改變觀念,提升管理,全面引入卓越績效模式
時間:2012-10-07 10:19 9月5日,我公司在五樓會議室召開卓越績效貫標大會,會議邀請了北京盛世泰山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項潤進行了專題講座。培訓結束后,董事長黃延昌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廣大中高層領導嚴格按照卓越績效模式的要求改變觀念、改進工作、提升管理,把卓越績效模式貫徹到企業的產、供、銷整個運行體系中去。聽完項總為濱農做出的體檢報告,我想到了很多。濱農從創建之日起,用了不到兩個七年的時間,完成了兩次大的發展跨越,第一次是從零到突破一億,第二次是從一億到今年的有望突破二十億。一路艱辛一路歌,我們確實有理由為今天的業績而驕傲!
盡管今年全球經濟下行,而農藥行業卻一枝獨秀,濱農自身也獲了很大的發展。環顧省內外同行,濱農一直以速度領先,但我們走到今天,已遇到了新的瓶頸,正如項總所說的天花板現象、發展的滯漲等,濱農如果再不實現自身的突破,不實現慣性思維的突破,不實現更高的技術突破、管理突破,就會減速、止步或下滑!任何一家企業的發展,要么是往上走,要么就一定是往下走,不可能原地踏步走!因為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我們這個行業、產品、市場、客戶,都時時刻刻在變化。
比如今年,國內曾預計會是一個豐收年,就在我去東北考察的時候,東三省的玉米長勢還非常好,可回來不到兩周,粘蟲就大面積爆發。我們沒有應急措施,東北三省多年來也少有蟲害,從政府到經銷商到農民,都沒有做應急的準備,到采取措施的時候,損失已經不可避免了。所以,影響這個行業不可預測的因素很多,包括今年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的持續干旱等異常天氣,對世界糧食生產影響嚴重。
透過今年的情況,我們看到的是明年的市場和長遠的發展。與自身相比,我們是在進步,但我們也要看到行業內很多優勢企業,都發展得更好,當然也有一些優勢企業在下滑。我們看到,江蘇發展得快的企業大都是靠創新,靠品種,靠著國內外市場的拓展。濱農恰恰在這一點上遇到了問題,我們過去一向有優勢的產品,現在正在被別人超越。從老廠到新廠,我們的產品有哪些變化?新增了多少東西?新增產品有沒有給公司帶來新的市場、新的利潤?能不能成為公司未來發展的源泉?
因此,公司此次參與市長質量獎申報,目的不是拿獎。在濱農發展的十字路口,如果此次真正把卓越績效模式引入公司,實現管理上的根本性變化和提升,骨干人員行為模式、執行力得到優化,真正做到四提高、一降低、兩穩定,真正把卓越績效模式貫徹到企業的產、供、銷整個運行體系中去,那么,做到三十個億指日可待。
按照國家十二五的規劃,目標就是培育一到兩家一百億的企業,三到五家過五十億的企業,十家過二十億的企業。濱農今年已經跨過十家了,下一步的目標是進入這三到五家五十個億的企業。我們現在還得為做到三十個億再努力兩到三年,在這兩到三年里,我們一定要實現管理上的質變,這是第一位的,是公司將來發展的基礎。第二,一定要實現創新性的改變。濱農需要創新,四輪驅動雖然需要同步,但是也需要前驅!我們一定要搞好創新,而創新的目的一定要集中在產品上。產品是一家企業對社會唯一的交代,我們對社會的貢獻最直接的就是濱農的產品!所以,我們是在通過市長質量獎來引進卓越績效模式在公司的貫徹。卓越績效模式最直觀的績效就是產品質量的提高,是企業運行質量的提高。我們的三品工程、四輪驅動和卓越模式的有效結合,是我們公司跨越三十個億,奔向五十個億的動力和基礎。所以,大家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強化這種模式在公司的變化。只有這樣做,我們才能改變、改善我們的管理,才能提升我們企業運行的質量,這也是我們企業唯一的、真正的追求。
我們一定要做實事,一定要把事做實!如果我們自己欺騙自己,最終一定是把自己的碗從鐵飯碗糊成紙飯碗,直至最終沒飯吃。企業作為一個經濟體,我們作為一家工業企業,來不得半點馬虎,一定要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去做。因此提醒廣大中高層管理人員,包括我自身,一定要在今后企業的管理運行過程中,嚴格按照卓越績效模式的要求去改變我們的工作,改變我們的觀念,提升我們的管理。
注:“四提高”為生產率、銷售率、利潤率、優質率的提高;“一降低”為成本降低;“兩穩定”為人員和市場的穩定。